【健康科普】请别让他(她)的悲伤逆流成河—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
发布时间:2021-12-24浏览量:9689

src=http%3A%2F%2Fimg1.doubanio.com%2Fview%2Fphoto%2Fl%2Fpublic%2Fp2529044508.jpg&refer=http%3A%2F%2Fimg1.doubanio.jpg

与同事刚到食堂,还没吃两口,手机响起,是科室的电话,电话的内容是意料之中的“快回科室,抢救!”。

扔下筷子,飞速回到急诊。跨进复苏室,呼吸面罩下是一张还有些许稚嫩的脸……男,18岁,家属发现时已神志不清,屋内有烧炭,送到医院前就没了心跳呼吸。虽极力抢救,但已无力回天,大家都为这在花样年华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。

烧炭取暖?怎么可能,南方的初冬,十五度左右的气候。最后据家属描述,这孩子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,最近几日心情不好。看得出,对于孩子的心理状况,家属平时应该没有特别关注。

将近二十年的急诊工作,发现近几年,因自伤自尽进去急诊抢救室的青少年病患越来越多,我院2021年1月-2021年11月急诊抢救室内收住12岁-18岁青少年病人147人,其中自杀口服药物中毒占23.8%,癔症占10.5%,这数字令人不寒而栗,当然,其中还不乏有情绪及心理问题而未被发现的病因。确实,现实中有些家庭对于孩子,似乎只要生活无忧,只要身体健康,只要正常上学,其他都是“少年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”!

少年,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阶段,这是儿童自我意识觉醒、个性人格形成、社会化的关键时期,但期间的风险和偏差,时有发生。少年自杀的悲剧,近年来一次次挑动公众神经,不过也只能在事后,似是而非地接近他们的内心,却难以真正的抵达和触及,甚至即便是父母,也对自家孩子感到陌生。

青少年期是成长发育过程的一个阶段,也是人生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渡期。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育不健全、自控能力比较弱,加上一些不良的外在因素的影响,很多青少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。有很多青少年都会遇上社交恐惧、早恋、厌学等等不良情绪、不良行为。家长在这个时期要给与更多的关注,理解,陪伴,沟通。

hand-choosing-happy-face_49149-1417.webp.jpg

image.png

①智力正常    ②情绪稳定、积极乐观    ③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    ④人际关系和谐    ⑤保持健全的人格    ⑥良好的社会适应    ⑦正确的自我意识    ⑧面对现实、接受现实    ⑨热爱生活、热爱学习    ⑩有坚强意志力


image.png

少年期(11岁—15岁,初中阶段)

①半成熟、半幼稚的特点,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、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。

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,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,并出现反省思维。

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,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。

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,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,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。

⑤产生成人感,独立意识强。

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,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。

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,但自控力不强。


 青年初期(14岁—18岁,高中阶段)

①生理上、心理上、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。

②智力接近成熟,抽象逻辑思维已从“经验型”向“理论型”转化,出现辩证思维。

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。

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,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、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。

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。


5d0aac932611842a0c8ff525c08a064a778ae8bd2a93ff-AQazPE.jpg


image.png

考试焦虑症:父母和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;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,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。

强迫症: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,了解原因,并及早带孩子去看医生。

性别角色模糊:经常和他谈心、交流、玩耍,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同性同学和他一起做游戏。

恐学症: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,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其去上学。

体象烦恼:告诉这类孩子,体象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,气质才是最重要的,要学会欣赏自己的才华。

恋爱受挫:家长和老师应当及早发觉,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;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教育,指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。

社交恐惧症: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,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。

学习障碍:为孩子设计一个个别化的教育方案,针对特殊的学习能力不足进行培训。

玩手机成瘾:手机便捷、隐蔽、时尚特性吸引未成年人,但是处于青少年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,不能强制没收手机,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,应采取怀柔政策,更需要以身作则,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。

精神分裂症:一发现征兆,立即送医院治疗;应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。

抑郁症: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充实;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;多与父母及亲近同学谈心交流。


young-happy-girl-riding-swing-park_1150-4104.webp.jpg


image.png

焦虑:建立对性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;参加丰富多彩、健康有益的活动;采取松驰训练法。

抑郁: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;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;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。

嫉妒:正确看待人生价值;发挥自我优势;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;密切交往,加深理解。

自卑:正确对待失败;增强自信;“避己之短,扬己之长”。

孤独:开放自我,真诚、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;尽量缩小与同代伙伴之间的差异,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;培养广泛的兴趣、爱好;建立正确的友谊观、恋爱观、婚姻观。

逆反: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;学会正确认识自己,努力升华自我;改善教育机制。



image.png

不自信:表现为认为自己不行、在集体场合中不主动要求参加活动、常常害怕或退缩、恐惧尝试新事物等。应不要轻率的否定孩子想要试一试的举动;尊重孩子自己成长的需要;重视赏识孩子的每个小成绩;降低孩子压力。

内向不合群:原因有遗传因素、模仿成人的内向性格、成长缺少同龄人的陪伴、受过心灵创伤、妈妈怀孕时受过惊吓等。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心;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;教会孩子扬长避短;不能给孩子贴“标签”。

社交恐惧症:原因有潜意识里的自卑、遗传因素等。应采用认知疗法;行为疗法;强迫疗法。

攀比心理:原因有不良社会环境、正确教育引导的缺失、家长榜样示范不足等。应加强社会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;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作用,开设心理教育专项课程;家长的榜样示范。

交友不慎:家长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交友指导;学会适度放宽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;指导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,学习别人的长处,学会情感的交流。



hands-holding-paper-family-cutout-world-mental-health-day-autism-support-homeschooling-education-lockdown-concept_49149-1539.webp.jpg

让我们来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,父母或监护人发现孩子的情绪或心理问题,能及时给与重视,改变观念,必要的时候,寻求心理医生来帮助孩子提高处理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的能力,让他(她)往后余生都被童年所治愈,而不是在治愈童年!


供稿:急诊科丨吴丽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