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警惕!这些身体症状可能是癌症先兆?五大癌症早发现...
发布时间:2021-12-02浏览量:4281
我国平均每分钟有7.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。


——中国国家癌症心

肿瘤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。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已达392.9万人,致死人数已达233.8万人。中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前5位分别是:肺癌、乳腺癌、胃癌、结直肠癌、肝癌。

癌症——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差别有多大?

以发病率较高的『肺腺癌』为例:
image.png

癌症就像魔鬼,人人避之唯恐不及。

面对5种最常见的癌症,如何早筛查、早发现?带你一文读懂...

image.png

1.肺癌哪些人风险高?

1、40岁以上
2、吸烟指数≥400(吸烟指数=每天吸烟支数×吸烟年数)
3、戒烟时间<15年。
4、有肺癌家族史

2.什么检查能早发现肺癌?

肺癌发病率和因癌死亡率位居全球首位,是第一大恶性肿瘤。对于吸烟人群,推荐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 CT,有利于早期检出肺癌。

3.如何预防肺癌?

image.png
1.乳腺癌哪些人风险高?

1.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。
2. 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。
3.家族中有50岁前患乳腺癌亲属的人;
4.家族中有≥2人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人;

2.什么检查能早发现乳腺癌?

乳腺癌摸起来较硬且凹凸不平,可伴有乳头溢液或凹陷,但早期较小时很难被摸到,还是需要定期检查。

上述危险人群,40岁开始,应该每1~2年进行:乳腺X线或乳腺超声

3.如何预防乳腺癌?

image.png

1.胃癌哪些人风险高?

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,均系高危对象:
1. 60岁以上;
2. 吃高盐、腌制食品,吸烟、重度饮酒者;
3. 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;慢性胃溃疡;胃息肉;胃癌术后残胃(术后6~12个月);幽门螺杆菌感染者;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...

2.什么检查能早发现胃癌?

年龄>40岁,有腹痛、腹胀、反酸、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,并有慢性胃炎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、胃息肉、残胃、胃巨大皱褶征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,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

3.如何预防胃癌?

image.png

1.结直肠癌哪些人风险高?

1.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;
2. 40岁以上肛肠症状持续2周的;
(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2周以上:大便习惯改变,如便秘、腹泻等;大便形状改变,如大便变细;大便性质改变,如便血、黏液便等;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。)
3.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;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;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;
4.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;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,年龄超过 20 岁。

2.什么检查能早发现结直肠癌?

结肠癌是中国发病率第 4 高的癌症,近年来,发病率不断升高。但如果可以早发现,治疗效果极好。

结肠癌发病与年龄相关性较强,50 岁以上的人群,不论男女,都推荐进行一次肠镜检查,并根据结果进行后续的定期复查。

3.如何预防结直肠癌?

image.png

1.肝癌哪些人风险高?

1、男性40岁以上,女性45岁以上;
2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(HCV)感染者;
3、长期酗酒;
4、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者;患有肝硬化、重度脂肪肝者;
5、有肝癌家族史;

2.什么检查能早发现肝癌?

1. 男性35岁以上、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;
2.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(AFP)和肝脏B超检查,每4-6个月筛查1次。

3.如何预防肝癌?

image.png

有一些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,没有特别的不适,和普通疾病看起来没什么区别,很容易让大家忽视。

不过,依旧有一些“蛛丝马迹”可以让你提高警惕。这些“隐蔽”的癌症,大家都应了解。

以上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几类癌症的一些高危人群和筛查建议。

总的来说,大部分的癌症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归为是一种『慢性病』,只要我们有良好的健康习惯,及时发现早期癌症的讯号,科学筛查,便可以有效挽救自己或家人的生命!



供稿:妇产科丨张翔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