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用水中“泥土味”的秘密
发布时间:2022-10-21浏览量:12501

阵雨之后,总能在空气中闻到一股“泥土的芬芳”,清新自然,让人总是忍不住多呼吸两口。

但科学家会告诉你,这种雨后的泥土“芳香”其实是一些真菌挥发的有机化合物,而且是你喜欢的这种味道。

研究指出,雨后的泥土味叫“潮土油”,由土壤中含有的大量的放线菌、粘细菌、蓝细菌以及丝状真菌散发出的具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构成,通常这类化合物包含土臭素和2-甲基异茨醇。

20世纪40年代,人们先后从放线菌的发酵液中提取到土臭素和2-二甲基异茨醇,因此,放线菌最初被认为是土臭素的主要来源。但随后有学者证实一些真核藻类,如水中蓝藻也是土臭素和2-二甲基异莰醇的重要来源。事实上,这些分子气味不仅存在于土壤中,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。只不过,当你在饮水机或者食物上闻到这种气味时,可能就不会以为是“香味”,而是“馊味”了,也就是说这些食物或水已被微生物污染了。

已有的研究表明:蓝藻、放线菌和某些真菌是导致水体产生土臭素和2-甲基异茨醇的主要来源。

当水体中藻污染爆发等情况发生时,可产生大量土臭素和2-甲基异茨醇。

这两项指标嗅阈值较低,且难以除去。

当浓度超过嗅阈值10ng/L时,就可能导致饮用水产生令人极为敏感的臭味。特别是在藻类繁殖的春夏季,我国湖泊、水库等部分水源水中土臭素和2-甲基异茨醇的浓度有超过10ng/L。

因此,我国新发布的GB 5749-2022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修订版,新增了饮用水中土臭素和2-甲基异茨醇两项指标的检测,将指标限值设定为10ng/L。

来源:浙江省疫病预防控制中心

网站编辑页尾logo.jpg